8月12日,“云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專場發布會在昆明舉行,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在努力成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方面所開展的工作和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從頂層設計入手,我省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
生態文明制度建立完善。10年來,我省印發實施《關于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實施意見》,出臺《云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促進條例》《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制定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十三五”和“十四五”規劃,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聯席會議制度,著力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和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探索以流域生態補償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生態轉移支付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綠色金融制度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批在全國范圍內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重點改革任務取得突破,構建起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
污染防治攻堅取得顯著成效。10年來,我省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六大水系保護修復等為重點的8個標志性戰役。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空氣質量保持優良,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在98%以上,今年上半年達到99.4%。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向優向好,滇池、星云湖摘掉“劣Ⅴ類帽子”;六大水系水質持續改善,出境跨界斷面水質100%達標;與2011年相比,全省國控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提升34.2個百分點,劣于Ⅴ類水體比例下降27.8個百分點。
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2021年全省綠色能源裝機提高到9500萬千瓦,西電東送電量累計突破1.2萬億千瓦時,為東部地區累計減排9.3億噸二氧化碳。全省綠色能源裝機、綠色能源發電量、清潔能源交易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占比均居全國前列,綠色能源成為云南第一大支柱產業。依托資源優勢不斷延伸產業鏈,我省推動綠色能源與綠色制造融合發展,帶動綠色鋁、綠色硅等先進制造業發展。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隨著全省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鮮切花、天然橡膠、咖啡、烤煙、核桃、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連年保持全國第一位,綠色食品成為全省出口第一大項商品,農業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不斷提高。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會風尚深入人心。
形成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格局。10年來,我省堅決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我省制定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云南實施規劃》《云南省“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等政策,實施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謀劃“十四五”期間我省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八大行動”。全力推進赤水河(云南段)保護治理工作,扎實推進全面禁漁、兩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綠色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六大行動”,開展“截污、治水、固土、增綠、減人、轉型、共生、協同”八項重點工作,全面實施小水電站拆除清退、城鄉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硫磺礦渣整治等“九大攻堅行動”,赤水河(云南段)干支流全面恢復自然流態,出省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魚的種類從2020年初的36種增加到42種,保護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全面開啟綠美云南建設。以“增綠提質”為主線,云南將中央對生態文明的頂層設計轉化為建設綠美云南的施工藍圖。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260.06億元,成功發行專債969.98億元,撬動社會資本991億元,命名了36個特色突出、產城融合、生態宜居、功能完善、智慧普及的“美麗縣城”。授牌了27個“特色旅游小鎮”。建成3條美麗公路。推動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不斷優化,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不斷提高?!对颇鲜〕青l綠化美化三年行動(2022—2024年)》制定印發后,美麗中國在云南的創新實踐隨之開啟。
持續夯實西南生態安全屏障。10年來,云南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生態安全體系,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起“三屏兩帶六廊多點”生態安全格局。2012年以來,爭取到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中央預算內資金131.9億元、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0.8億元、協調林業專項中長期貸款82億元,資金投向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支撐體系、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和修復、有害生物防治、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等領域,有力支撐了全省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十年來,全省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質量明顯提升,全省森林覆蓋率由50.03%提高到65.04%,森林蓄積量從16.93億立方米增加到20.67億立方米,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得到鞏固。
下一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省將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工作統籌協調,加快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對標對表,狠抓落實,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完成各項重點任務,深耕綠色發展沃土,培育綠色發展動能,擦亮綠色發展名片。